電子報若無法正常顯示,請點選這裡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2期/2007.09.10
 願心願語
  •慚愧心╱大願法師
 福慧雙修
  •乘人乘出火宅╱大容法師
 人乘弘法車
  •「念死」法門與深信「因
  果」╱大觀法師
  •累積福報 超渡自己
  ╱大湛法師
  •小故事的啟示╱果善
 
 遊方隨筆
  •一句老話╱雲水僧
  •來自母親的祝福
  ╱雲水僧
 阿含與止觀講座
  •水泡╱林崇安教授
 法海探真
  •由梵文佛教術語解析佛法
  的本質 ╱許洋主教授
 內觀禪修法
  •觀照色身╱阿姜念、
  凡拉達摩法師
 
 般若園
  •轉世的美麗與哀愁
  ╱林孟蓉
  •美麗的女人╱浣心
  •觸動靈魂的吳哥窟之旅
  ╱趙梅軒
  •華麗的轉身╱阿蓮
  •「照」見解救世界之謎
  ╱哈客李林
  •夢的谷底╱朱魯青
 寒潭映月 
  •我為何要學佛?╱寒潭
 天堂拈花
  •揚風三帖╱松蘿隱秀
  •蒼生有淚喚觀音
   ╱松蘿隱秀
 裝可愛話冊
  •雲水禪心─禪修篇╱常憶
 心光集
  •如是我聞╱淨嚴
 朵朵蓮心
  •禪話.畫禪╱朵蓮
 
 敦煌的故事
  •饅頭蜜糖╱黃征教授
 觀音小童子
  •天堂採南瓜╱彭育涵
 文殊小童子
  •爸爸考上超級碩士班
   ╱陳奕甫
   特載╱ 推動法輪的另一隻手╱
     親切而悠遠的思念—父親片憶
  .文:張〔厭/木〕弓教授

  父親已經往生五十多年了。幾十年來,每一想起父親,總會有他老人家的身影浮現腦際——是各種情景的身影,親切而悠遠,鮮活又有些朦朧。

  某年仲夏之夜,父親躺在庭院竹椅上,手搖蒲扇,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。他說他初中畢業考信陽師範,是因為家裡窮。他記得離家去信陽上學那天早上,我的祖母把一個小包袱拿給他,那是一條薄被,裹著幾件衣衫、兩雙家做布鞋;又遞給他一個粗布袋子,裡面裝著幾個饃饃,是三天的乾糧。「你奶奶送我到村口,站在那棵老桑樹下,目送我遠去。」父親說:「我走出老遠,回頭看,她仍然在大樹底下望著我。」父親的眼睛裡似乎閃著淚光;我想
,奶奶那時候,肯定也流淚了。不知為什麼,父親這段訴說在我的腦海裡,日後竟然幻化成一幅圖景時時湧現:

  驕陽炙烤著白河川,蟬兒在桑枝上聒噪。新野縣張店村一位貧農的兒子,將要步行二百多里,到「大城市」求學。他身著土布長衫,腳穿粗布鞋,肩背行囊,手提乾糧
,自信地走向未來。那張稚氣未脫的臉龐,掛著汗漬,也透著堅毅。因為他明白:只有求知,才能改變命運。他把親娘的眼淚收入心底,義無反顧。樹下的老娘,久久地,望著兒子的背影,在大地騰起的焦熱煙塵中,漸行漸遠。
 我深信,這正是奶奶站在桑樹下看到的情景。父親沒有早年的照片。那少年遠去的背影,成為父親最早的形象,永駐我心;父親留給我的往後的印象,便都是生活的真實痕記了。

  在嵩縣潭頭那一年,我家的日子最艱難。父親教書的國立河南大學,從開封輾轉流亡,年初來到這個小山村。從我記事起,父母就在拉扯我們六兄(姐)弟,跟著學校逃難。逃到潭頭,我已經六歲。那時,師生及眷屬,都缺吃少穿;食鹽特缺。有一天,父親拿著一小包鹽回家交給母親,母親高興極了。可是第二天早晨,母親沮喪地說,夜裡,老鼠把鹽偷吃光了。「看來老鼠也缺鹽。」父親的幽默,把母親逗笑了。

  學校在山村借民房,掃廟宇,堅持上課。日子雖然清苦,父親卻敬業不懈。那時學校每晚給每位教授添一碗燈油。有位工友叫王喜,每臨黃昏時分,就會提著油桶:「
添油啦!」一面喊,一面爬上山坡,來到我家。父親聞聲
,照例會端著一盞瓷燈,喜孜孜迎上前去;我們幾個孩子就圍上去,看王叔叔提起油桶,把清亮的桐油注滿燈碗。
天黑下來,小兄弟們躺在床上,靜靜地看著父親先點亮油燈,再在小桌上攤開書和紙——他要看書備課了。在山村的冬夜裡,偶爾被凍醒,會看見父親披著棉襖,伏身在小桌上,不停地寫呀寫;時而搓一搓雙手,撥一撥、剪一剪油燈的棉芯。待我早晨醒來,又往往不見了父親的蹤影——他已上課去了。不用完一盞燈油不睡,天天如此。王喜每天來,見父親的燈碗總是乾的,便對母親說:「你家張教授,真是個『熬乾燈』!」。不久,附近的老師便知道
,父親有個綽號叫『熬乾燈』。「爸爸怎不睡覺呢?」那時年幼的我,卻始終也沒有明白。

  仍是在潭頭那年,夏季一天傍晚,忽然傳來消息:「
日本兵進山掃蕩了!」山村頓時亂成一團。村外有一條河
,「要不要過河到對岸避難?」一群心中發抖的孩子,驚
恐地聽著大人的議論。恰在這時,大雨傾盆而至。「不能
再等!快過河!」父親見狀,當機立斷,同母親一起收拾
簡單的行李,帶領全家迅速來到河邊。兄弟互相攙扶,大
的抱著小的,冒雨蹚過不斷上漲的河水,到達對岸,周圍
已是一片漆黑。兄弟們渾身透濕,緊緊地依偎著父母親,
大氣也不敢出。不一會兒,河水滿槽了;又過一會兒,對
岸傳來槍聲和哭喊聲,村莊上空也騰起火光。次晨,不幸
的消息傳來:有幾個人被日寇抓去,河南大學醫學院院長
的夫人遇害。多年以來,兄(姐)弟相聚談起這一段往事
,總要感慨:「是爸爸的果斷,救了全家!」


  1945年底,河南大學在漂泊八
年之後,回到開封鐵塔校園。父親有了新書齋「聽香室」。儘管抗戰前那一屋子書,片紙不存,毀於戰火,他似乎毫不介意。「憧憬未來,抓緊當下」是父親喜歡的格言。剛滿四十歲的他,那時 一付

「豪情滿懷」的姿態。父親同時擺下兩個「戰場」: 一個是學校的聽香室,另一個在財神廟街38號的家;他同時著手多部著作的整理和寫作,先完成《文學新論》初稿;又完成《鼓子曲言》初稿;還有兩部待抄稿:《鼓子曲存》和《鼓子曲譜》,是鼓子曲唱詞、唱譜記錄資料。這兩部稿子,是父親隨學校逃難期間,得自課餘對民間說唱藝人的採訪。由於謄抄數量大,父親不得不在家裡「徵召」「抄寫員」。大哥柘弓的毛筆字最好,首先「膺選」;姐姐若華的字也不錯,也榮幸「入圍」。謄稿的「作坊」自然就設在家中。

  大哥、姐姐忙於抄稿的那段日子,二哥、我和四弟,則為免於「勞役」暗喜,愈發「放肆」玩耍。父親似乎不肯「放過」我。我畢竟九歲、升小三了。有一天學校不上課,父親怕我在家瘋玩,居然把我帶進他的課堂!父親讓我坐在第一排中央。平生第一次「看」自己的父親講課:戴一付黑色圓框眼鏡,身著竹青色長衫,左手插在褲兜裡
,在黑板上寫很大的字,聲音抑揚頓挫;至於講什麼,全都記不得了。「為什麼帶我聽課?」我始終不解。多年後
,母親說:「是要給你文學史知識啟蒙哩!」真是這樣嗎


  哥姐把兩部書稿謄清了,母親用一條藍布巾仔細把書稿包好。一天,我和弟弟在院子裡玩耍,父親喚我,說:「走!跟我去一趟文通書局!」他讓我提著那包書稿,牽著我,一直走到鼓樓大街;在書局一個房間裡,又讓我把書稿遞交給編輯先生。多年後,母親說:「是要讓你明白
,稿子怎樣變成書呢!」父親是否有此想法,我也始終不知道。

  五十多年來,或當夜深人靜,或在勞碌間隙,或值親朋雅集,每每得緣思念父親的時候,我往往要反問自己:「除了生命,父親還給了我什麼?」

二○○七年父親節,於臺北華梵大學

 

 導師行誼
  •追隨東初老人的出家生
   涯╱果學、蔡澤生
 臥佛晨鐘響
  •和合共事的方法
   ╱聖開導師
 
 推動法輪的另一隻手
  •推動法輪的另一隻手
  ╱編輯室
  •菩薩父親╱大願法師
  •修行之路 與子偕行—
   訪大願法師之父╱妙真
  •延續父親的農家精神—
   訪大湛法師╱王瓊涓
  •親切而悠遠的思念-
   父親片憶╱張〔厭/木〕
   弓教授
  •感念慈父╱祥風
  •父親與我-訪大莊法師
   ╱王瓊涓
  •追憶父親╱陳慶廷
  •父親的影像╱彩禾豐
  •無尾鳥的故事╱果化
  •爸爸╱彭筱妤
 
 文殊妙寶藏
  •五代宋敦煌歸義軍節度使
   曹元忠與五臺山文殊信仰
   ╱沙武田教授
 敦煌佛寺文化 
  •幾件極具深意的敦煌特殊
   寫經╱鄭阿財教授
 山中明珠傳奇
  •故鄉泥土情—陶藝大師陳
   雄鎮╱吳適意
 藝文踏查
  •工藝設計達人—黃弘鎮
   ╱吳適意
 天廚集
  •秋賞明月 香傳千里
  ╱茉莉、李仁賢
 
 佛門的一天
  •早板
 見思集  
  •忍辱仙人掌╱朵蓮
 快樂分享區  
  •MSN大頭貼及表情動圖
  •桌布下載(二)
 .訂閱人乘電子報
 .慈光山人乘寺文殊院
 .TEL: 049-2896352
 .EMAIL :jen.chen@msa.hinet.net
 .人乘佛刊專用信箱:
   zgs.editor@gmail.com
 .尊重智慧財產權
     轉載請徵得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