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報若無法正常顯示,請點選這裡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7期╱2008.12.10
法語甘露
般若講堂
菩薩行處
千江水月
童子佛心
歡喜小沙彌
佛經故事
 


  情為大欲,對修行者而言,也是一大難關,該禁,還是該導?

  本期專題「與佛陀談情說愛」談的就是這個問題,具物理、數學背景的一缽居士 ,其文〈所謂諸因緣.善了為第一 〉,題目就足以啟發人心,他指出一切情愛起於「俱生我執」,所謂「愛侶」,其實是我執的投射,愛人者最最深愛的還是自己,卻又無能善待自己;唯有將情愛消融於空性知見,方可能焠鍊出一種罕見而純粹的愛,也就是無須目標、不計報酬、無住生心的大愛——慈悲。

  遁入空門真的是男女情傷後的避難所嗎?國家博士孔維勤的〈佛緣與情緣〉,告訴我們人生情緣要從「無相」的觀點去體會,而男女真情的因緣,脫不了「緣生還滅」的真理,金剛經中「 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 則是他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最後一聲叮嚀。

  〈我,為什麼這麼愛他?〉可說是作者朱顏從女性角度來談修行者的情愛,全文環繞耶輸陀羅與佛陀多生累劫的情緣,面臨佛陀悟道後的接引,耶輸陀羅從難以諒解到不得不由「愛親」轉為「法親」,也因而瞭解了悉達多不以世間情處理紅塵倫理,只想找出解決人類痛苦的終極方法。若能了解這一普世價值,曾經受苦的愛親們,一時之痛或可舒慰。
 
  〈看似無情卻有情〉是居士柳成蔭從法籍導演潘那林的電影——色戒,談行者該如何處理「情」與「欲」,電影中有許多值得討論的經典名句,例如:「有些東西是要擁有之後,才能捨棄」、「人如何讓一滴水不乾凅?」、「你對佛法的心,如果比得上對我的愛與熱情,你必能即身成佛,即世成佛。」、「滿足千百種慾望,或征服一種慾望,何者重要?」都在作者的智慧思辨中,理清了脈絡。

  雖然佳文甚多,如果只談情愛,如果雜誌也有「主廚推薦」,編輯最想推薦的是〈思父.師父〉一文,有位朋友說:好的故事不是掰來的,而是長時間與那個你在乎的人相處來的!玥臻的父親超慧法師在她年幼時與妻離異、出家,後又為眾生祈福而三步一跪苦行寶島,本文是玥臻對往生的父親思念之作,作為女兒,玥臻同樣曾經有著「耶輸陀羅情結」, 但令人高興的是在文末,她說:「 相信父親三步一拜的繞寶島,為眾生祈福的大愛會在我身上薪傳。」


 
佛學英文教室
慈光之聲
專題
有情眾生
藝海禪舟
雲水行跡
醍醐養生
 .訂閱人乘電子報
 .慈光山人乘寺文殊院
 .TEL: 049-2896352
 .EMAIL :jen.chen@msa.hinet.net
 .人乘佛刊專用信箱:
   zgs.editor@gmail.com
 .尊重智慧財產權
     轉載請徵得同意